銀耳
名稱:銀耳
拉丁名:Tremella fuciformis
種屬:真菌門、擔子菌亞門、異擔子菌綱、銀耳目、銀耳科、銀耳屬。
別名:白木耳、雪耳、銀耳子。
形態(tài)特征:子實體中等至較大,膠質,直徑3~15cm,純白色至乳白色,半透明,柔軟有彈性,由數片至十余片瓣片組成,形似菊花形、牡丹形或繡球形,干后收縮,角質,硬而脆,白色或米黃色。子實層生瓣片表面。擔子縱分隔,近球形或卵圓形,10~12×9~10μm。孢子無色,光滑,近球形,6~8.5×4~7μm。春夏季生于闊葉樹腐木上。
分布:生于櫟樹及其他闊葉樹腐木上。分布于西南及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海南、陜西、臺灣等地?,F(xiàn)多人工栽培。
成分:銀耳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食藥用菌,營養(yǎng)豐富,富含蛋白質、脂肪、糖類、粗纖維、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(yǎng)成分,是中國久負盛名的滋補品和筵席珍品。銀耳多糖是銀耳的主要有效成分。
藥理作用:銀耳是祖國醫(yī)藥寶庫中的一味良藥。據《中國藥物大辭典》記載,有“強精補腎、強肺、生津止渴、降火、潤腸益胃、補氣和血、強壯身體、補腦提神、美容嫩膚、延年益壽”之功效?,F(xiàn)代研究表明,銀耳多糖具有抗氧化、增強人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【1】、清除自由基【2】、降血脂【3】、抗腫瘤【4】、抗輻射【4】等作用。
【1】 敬明武,張佳柯等。銀耳免疫調節(jié)功能研究[J],預防醫(yī)學情報雜志,2002,18(1):94-94
【2】 顏軍,徐光域等。銀耳粗多糖的純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,食品科學, 2005, 26(9):169-172
【3】 申建和,陳瓊華。木耳多糖、銀耳多糖和銀耳孢子多糖的降血脂作用,中國藥科大學學報,1989,20(6):344-7
【4】 鄭仕中。銀耳的化學成分和藥理研究進展,中國藥學雜志,1993,28(5):264-267